【德州撲克專題報導4】淺談德州撲克起源與策略

【德州撲克專題報導4】淺談德州撲克起源與策略

Spread the love

文/陳品蓉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德州撲克賽事管理員

提到德州撲克,大家⾸先想到的應該是美國。1967年,⼀群來自德州的玩牌高手將德州撲克引進拉斯維加,當時尚未被稱為德州撲克,⽽是被簡單稱為撲克,事實上,「撲克」這個詞被認為是法語”poque”的派⽣生詞。由於英國當時在美國有殖⺠民地、法國也在加拿⼤大部分地區進⾏殖⺠統治,因此德州撲克在美國各州傳播開來來。

而撲克確切的起源還是有爭議的,最為⼤眾接受的說法是法國起源說,因為「詐唬」這種說法起源於⽂藝復興時期的法國。過去10年年,歐洲撲克產業蓬勃發展。 不只有歐洲本⼟傳統的撲克巡迴賽EPT和WPT,同時英國、德國、奧地利利等許多國家擁有⾃己的撲克巡迴賽,1980年年代,撲克玩家的⼈數在全美以⾶快的速度成長,但德州撲克當時還未被視為合法的牌技運動,直到1988年年,德州撲克在Tibbetts v.Van De Kam, 271 Cal. Rptr (1990)的法案中被宣布為合法。

很快的,德州撲克開始在加州各撲克室盛⾏,於此法案中,德州撲克被認為是⼀一種技巧為主、運氣為輔的遊戲。Benny Binion在70年年代早期取得撲克⼤賽舉辦權後,將此賽事命名為世界撲克大賽(World Series of Poker,簡稱縮寫為WSOP),撲克產業在美國漸漸成型,也因為WSOP舉辦的成效,讓德州撲克在美國廣為⼈知、備受重視。

在最早的換牌撲克遊戲中,玩家只能下注兩次,但在德州撲克中改為下注四次,玩家在觀察與下注時更有策略性,相較於換牌撲克⽽言,德州撲克是個更需要思考及腦⼒激盪的遊戲。隨著時代的推進,現今許多⼈會使⽤電腦程式計算⼿牌勝率及EV值,在打法上面和過去也會有所不同。

德州撲克以入池與下注的積極程度,在打法上分為「鬆、緊、兇、弱」,鬆和緊代表不同的範圍,對⼿手牌強度的要求越低是鬆,反之則是緊。加注頻繁、甚⾄至經常反加注,代表兇的風格,跟注多或棄牌率⾼高代表弱。多數建議新⼿採⽤TAG(tight-aggressive)「緊兇」的打法,⽽而許多職業玩家則是LAG(loose-aggressive)「鬆兇」型,他們有著較⾼的入池率和更寬的⼿牌範圍並進⾏頻繁動作,由於牌⼒限制,在行動中會穿插詐唬,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贏得四次WPT冠軍的Gus Hansen。由於規則的差異,⼀般錦標賽與現⾦桌的策略大為不同,限注式德州撲克與無限注德州撲克所適⽤的策略略也不盡相同,職業牌手通常會針對不同的對⼿和牌局特性混合調整、使⽤不同的策略。

相關連結   系列報導          Chris Moneymaker       WSOP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