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解封 家長憂孩子「不斷重複感染」公衛學者陳秀熙提「雙贏防疫策略」

國內解封 家長憂孩子「不斷重複感染」公衛學者陳秀熙提「雙贏防疫策略」

Spread the love

記者楊艾庭/台北報導

疫情爆發以來,國內已走向逐漸解封之路,甚至出現一波換發護照的人潮,解放封閉的心紛紛出國,然而,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,不少家長擔心解封後孩子會不會不斷重複感染,對身體產生極大影響,就怕影響成長發育,卻又擔心線上教育的限制,讓孩子無法好好學習,實為兩難!對此,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,兒童及青少年教育及社交活動有其必要性,因此要能兼顧疫情控制及適度解封,並提出兒少「雙贏」防疫策略,讓兒少族群在社會、心理及身體功能獲得有效回復。

▲迎來解封,兼顧防疫及學童們的身心成長是重點。(圖/Shutterstock)

臺北醫學大學嚴明芳教授表示,英國研究指出,針對6-14歲感染Omicron兒童,發生再次感染的族群,不管是S蛋白或RBD的中和抗體,都明顯比只感染一次的兒童還來得強,顯示再次感染可以增強抗體對Omicron的反應。此外,不只是感染前打疫苗可以增強抗體,該研究也發現,第一次感染Omicron後接種新冠疫苗,中和抗體的濃度亦「顯著增強」。而在T細胞免疫反應方面,不論第一次感染Omicron、再感染Omicron或接種疫苗,皆可誘發T細胞免疫反應且可維持強度。

▲嚴明芳教授解析,兒少族群若發生再次感染,對免疫力的影響。(圖/新冠防疫科學線上直播)

陳秀熙表示,對於兒童、青少年族群面對變異株疫情,所產生的免疫保護力,事實上比成人來得更好、更有效,因此針對此族群,可以進行關於社會與經濟解封、教育重建的考量。蔡芳均講師表示,WHO曾建議,在Omicron疫情流行期間,教育單位必須保持開放,原是在於當實體教學關閉時,對於學童的學習與技能習得會受到影響,照顧者亦必須花很多心力在家照顧學童,無法恢復工作崗位,進而影響家庭經濟狀況。此外,對於學童的飲食、身心健康、日常活動量都會造成影響。

就有研究發現,因疫情之下採取多種社交距離限制,全球兒童與青少年總平均身體活動量減少20%,在現今逐漸恢復新常態生活之際,必須著重提升兒童體育活動。蔡芳均講師分析,線上教學對於學童也有不良影響,包括有些學童家庭缺乏科技資源,將產生學習落差,而在家裡待的時間愈久,某些學童可能要面對家庭暴力發生,因此,若學校在疫情期間保持開放、幫助學童教育的重建,必須與家長、社區間保持密切聯繫與溝通,以及進行疫苗接種以維持免疫保護力,並配合政府進行疫情監視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